周姓(周姓的辈分排列顺序)
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周姓的来源
- 2、周姓起源和来历
- 3、周姓的来源是什么?历史名人有哪些?
周姓的来源
周姓的起源主要有四种:
一、出自姬姓,其始祖为周文王。
黄帝的四世孙后稷,姓姬。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。周公东征胜利后,大规模分封诸侯,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。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、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。
二、出自周昌、周任之后。
远古黄帝轩辕氏时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,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,这两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,分散于河南、安徽、江苏等地。
三、少数民族改为周姓
南北朝时,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,原姓普,后改姓周。唐朝上元年间,少数民族有“暨佐时”(音译)三字姓的,改为周氏。
四、唐朝先天、开元年间,姬姓改为周姓。
唐玄宗名叫李隆基,“姬”与“基”声音相近,当时长安姬姓,为避唐玄宗名讳,改为周姓。
周姓起源和来历
周姓,中国姓氏之一,在《百家姓》中排第5位,周姓是一个以汉族人口为主的多民族、多源流的古老姓氏,主要源于姬姓,台湾土著族、瑶族、东乡族、彝族、布朗族、白族、蒙古族、回族、土家族、保安族、黎族、壮族、羌族、朝鲜族等民族均有此姓 。
周姓最初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。周姓由西向东迁徙繁衍,与周王朝都城由陕西向河南东迁有密切关系,自平王东迁洛阳后,周氏得到大举繁衍。战国秦汉时期,周姓迁徙到今河南南部、江苏北部等地,并在当地形成望族。魏晋南北朝时,周姓族人随中原士族大举南迁。
唐末五代连续几十年的军阀混乱、北宋末年与南宋末年,河南、山东一带的周姓大量南迁至福建、浙江、广东。明清以来,周姓比较集中的省份是江苏、浙江、广东、湖南、湖北、江西、福建等省。周姓在台湾主要集中在台南、台北两地。鸦片战争以后的晚清时代,周姓开始移居海外。
当代周姓的人口已达2544多万,为全国第九大姓,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.05%。在全国的分布:湖南、四川、江苏、湖北四省,大约占周姓总人口的34%。湖南居住了周姓总人口的10%,为周姓第一大省。
周姓的来源是什么?历史名人有哪些?
一、周姓的来源
1、出自古周国。周姓的最早出现,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时期。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已经存在周部落,黄帝臣子周昌和周书,都属周部落(古周国)。据《姓氏考略》所载,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,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,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。
2、出自姬姓。西周初年人周姓祖先们就把后稷奉为周族的始祖,后稷的裔孙古公亶父(即周太王)为狄所逼,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,从此称为周族。到文王姬昌时,以国为氏。
3、出自姬姓。出自周公旦的后裔。周公姬旦的次子在周朝继续辅佐王室,世代继承了“周公”这一称号。周公旦的曾孙周公黑肩(即周桓公),曾率军协助周桓王讨伐郑国。后周王朝因王位继承问题发生内乱,周公黑肩卷入其中被杀,后辈子孙有因“周公”姓者,改姓周。
4、出自姬姓。出自周赧王的后裔。平王东迁,定都洛邑后,霸权在诸侯之间来回辗转。公元前256年,周朝被秦所灭,末代君主周赧王被贬为平民,随后迁到了惮孤(今河南汝州市西北),周赧王的子孙,后来就以“周”为姓。
5、出自姬姓。出自周平王的后裔。周平王有个儿子被封到了汝坟,传到第十八代姬邕,周被秦灭,因仍旧被人称作“周家”,姬邕改姓为周。汉初时,朝廷封周邕的孙子周仁为“汝坟侯”,赐号“正公”,延续周室香火。周仁后来迁往汝南郡安成县(今河南驻马店所辖县区内今汝南、平舆、确山、正阳诸县交界一带)。这支周姓在当地发展繁衍,汉唐时成为著名的汝南周氏,后不断播迁,构成了今天周姓的主要来源。
二、周姓的历史名人
1、周文(即周章),秦末陈县(今河南淮阳)人,参加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,在张楚政权任将军,曾率主力军进攻关中。
2、周仁,西汉汝坟侯。字季房,任城(今河北任县)人。为汝南周氏始祖。
3、周勃,秦末从刘邦起义,以军功为将军,封绛侯,吕后时任太尉,曾迎立文帝,任右丞相。
4、周亚夫,周勃儿子,西汉名将,景帝时任太尉,以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迁为丞相。
5、周昌,秦时为泗水卒史。秦末农民战争中,随刘邦入关破秦,任御史大夫,封汾阴侯。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
-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,赶紧来抢沙发吧~